近日,南昌市住建局公布了2024年度南昌市優質建設工程獎項目名單。南昌市政建設集團承建的市政公用城三期H、J、K地塊項目、南昌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(一期)、朱橋東路綜合管廊及基礎設施建設工程(昌東大道~東站西路)以及昌東三路道路建設工程(昌東大道-天祥大道) 四個項目實力登榜!這一榮譽不僅是對項目卓越品質的認可,更是對市政建設集團“品質至上”發展戰略和匠心實力的生動詮釋。
市政公用城三期H、J、K地塊:
該項目位于南昌市新建區,工程合同金額約7.14億元,總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,涵蓋教學樓、住宅、幼兒園、商業配套及地下室等。項目嚴格推行質量標準化管理,應用了《建筑業10項新技術(2017版)》中的鋼筋與混凝土技術、模板腳手架技術、鋼結構技術、機電安裝工程技術等7大項13小項,將“魯班精神”融入項目管理全過程。施工過程中嚴控關鍵環節,特別是在樁基和風雨球場鋼構件生產吊裝中,堅持“方案嚴格審批、質檢前置”,最終成功打造出質量過硬、安全文明的標桿工程,榮獲“安全文明標準化示范工地”和“質量標準化示范工地”稱號。
朱橋東路綜合管廊及基礎設施建設工程:
作為南昌東站區域先期啟動的骨干道路,該工程西起昌東大道,東至東站西路,工程合同金額約4.14億元,全長約3.85公里,標準段紅線寬42米,雙向六車道,是連接城南片區與高鐵東站的重要通道。項目創新應用多項技術:在施工受限路段采用非開挖埋管技術(水平導向鉆),顯著提升效率并降低風險;針對長達2728米的雨水箱涵,實施嚴格的超長混凝土結構裂縫控制技術(包括優化配合比、精確溫控、延長養護等),有效杜絕了溫度裂縫和收縮裂縫;跨水系箱涵橋側墻主體鋼筋采用直螺紋套筒連接,確保連接牢固可靠。項目秉持“產品如人品,質量即生命”理念,通過精細化管理打造優質精品。
昌東三路道路建設工程:
該項目西起昌東大道,東至天祥大道,工程合同金額約1.9億元,全長約3.4公里,紅線寬32米,定位為服務南昌東站區域的城市次干路。工程建設對完善區域路網、提升東站可達性、優化投資環境意義重大。項目亮點在于橋梁施工工藝:采用專用橋梁木模板保障質量與效率;預應力工程嚴格遵循“張拉力與伸長量雙控”原則,確保誤差小于6%,并嚴格執行后張法施工流程(強度、齡期達標、順序張拉、同步控制)。同時,車行道采用一體化防沉降井蓋,提升安全性、施工效率及道路整體風貌。
南昌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(一期):
該項目是省、市、區三級重大重點項目,計劃投資 8.5 億元,已完成投資3.3億元,總建筑面積14.3萬平方米。項目致力于打造江西省內首個集“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”與“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產業示范基地”于一體的綠色低碳產業園區。涵蓋綜合樓、ALC廠房、研發樓、PC廠房、資源化利用廠房等設施。項目充分融入綠色低碳發展理念,構建了從設計、研發到生產、銷售、施工、服務的全生態化產業鏈。項目建成對推動當地工業經濟轉型升級、促進就業和環保產業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。榮獲2024年度“江西省優質鋼結構工程獎”。
近年來,市政建設集團始終錨定“品質至上”核心發展戰略,將精細化施工與質量、安全全周期管控深度融合:
體系賦能: 建立并完善“三級監督(班組自檢-技術質檢-外部監檢)、五步到位(交底-工序交接-班次交接-關鍵點驗收-材料進場驗收)”的質量管控標準體系,壓實分級管理責任。
科技賦能: 大力推廣BIM技術進行深化設計、碰撞檢查、施工模擬;廣泛應用裝配式建筑技術(如裝配式圍墻、疊合板、一體化井蓋、鋼結構等)提升效率與質量;積極應用建筑業十項新技術。
標準賦能: 全面推進工程質量管理標準化活動,編制創優策劃、質量計劃、標準化圖冊等文件,嚴格執行樣板引路制度。
智慧賦能: 推行標準化、規范化、智慧化的質量安全管理模式,運用信息化手段強化危大工程等關鍵環節監管。
此次四個項目榮膺市優獎,是全體市政建設人對"品質至上"初心的堅守,更是對南昌城市發展使命的踐行。我們深知,每一座獎杯的背后,是數千個日夜的精工細作,是對鋼筋水泥的溫度傾注,更是對市民期盼的鄭重回應。
未來,市政建設集團將繼續以"品質"為基,"匠心"為尺:
深耕質量提升——持續完善三級監督、五步到位的管理體系,讓每道工序可追溯、每項材料有保障;
強化技術攻堅——擴大BIM與裝配式技術應用場景,攻關綠色施工與資源化利用難題,以創新降本增效;
扎根城市需要——緊扣道路管網、民生配套、城市更新改造等城市發展需求,打造更多"安全放心、市民滿意"的精品工程。
榮譽屬于過去,責任始終在肩。我們將以此次獲獎為動力,用扎實的工程品質完善城市功能,用可靠的市政服務護航民生福祉,為南昌建設更具幸福感、可持續的現代化都市持續貢獻力量。